close
嬰兒腹瀉時應該如何照顧?  
怎樣才算腹瀉?

腹瀉的定義是指大便的‘量’、‘次數’及其中的‘含水量’增加。其實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,隨個人體質及餵養方式而有差別。一般說來,從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可以是正常的。餵母奶的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會比餵配方奶粉的嬰兒多;較小嬰兒的排便次數會比較大嬰兒多。所以,與其強制規定排幾次便以上算是腹瀉,不如與各個嬰兒平日的排便‘習慣’作比較,只要排便的次數及量明顯的比平日多,或含水量大增成為稀便或水便就可算是腹瀉。

那些原因會引起嬰兒腹瀉?

我們可以依腹瀉期間的長短,將之分為二週以內的急性腹瀉及超過二週的慢性腹瀉。因為兩者的造成原因,及醫師的處理原則並不相同。

急性腹瀉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和食物過敏。感染性的腹瀉可以是病毒感染〈如:輪狀病毒,腺病毒,腸病毒…..〉或細菌感染〈如:沙門氏菌,志賀氏桿菌,致病性大腸桿菌……〉。過敏性腹瀉則導因於嬰兒的特殊體質,或因副食品添加不當而造成。有時服用某些抗生素也可能因改變腸道正常菌種的生態,而引起腹瀉。

慢性腹瀉則常見於對牛奶蛋白過敏,或醣類耐受性不良的嬰兒。有時嬰兒在急性腸炎之後,因腸粘膜受損,也會引起暫時性的果醣或蔗糖耐受性不良,導致較長時間的腹瀉。另有少數的嬰兒因為消化道較敏感,容易在每次進食後不久排便,這種情形通常每次排的量不多,且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影響。
嬰兒腹瀉會不會造成什麼後遺症?

嚴重的急性腹瀉時,由於大量的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,容易造成脫水及電解質失衡。這兩個問題若不能即時加以改善,可能進一步造成體溫調節失常,心肺功能失常,休克,及腎衰竭。而慢性腹瀉的主要問題在於長時間的腸道吸收不良,導致營養不足,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。

嬰兒腹瀉時應該如何照顧?

急性腹瀉時,最重要的是避免脫水及電解質失衡的發生。嚴重時,醫師會適時適情的處方止瀉劑及輸液治療的目的就在這裡。止瀉劑,輸液治療,甚至抗生素的使用與否,自有醫師的專業判斷。家長在信任醫師的處置之餘,可以透過醫師的建議,作一些配合性的處置。如,暫時停止添加新的副食品;餵食配方奶粉的小孩子,若腹瀉較嚴害,父母可依其嚴重程度,暫停或減半配方奶粉的餵食,待腹瀉慢慢緩解後,再逐漸調整回去。這當中可讓嬰兒服用醫用口服電解質液,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。一般市售的運動飲料,電解質量不足且含糖量太高,不適合取代醫用口服電解質液,用於嬰兒。

但,當嬰兒嘔吐厲害,無法進食,或是腹瀉嚴重,已有脫水現象,使用口服電解質液已緩不濟急,就須要以點滴注射的方式來補充大量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了,否則,休克、腎衰竭很快就會跟著來臨。當嬰兒出現以下症狀時,表示以已有脫水現象,須趕快送醫處理:

1. 嚐睡。
2. 嘴唇及皮膚乾癟,失去彈性。
3. 尿量明顯減少或甚至無尿。
4. 乾嚎,哭的時候流不出眼淚。
5. 囪門凹陷。〈一歲半以下的小兒,囪門尚未關閉,脫水嚴重時會出現囪門凹陷的情形,但須以直立姿勢來判斷。〉

對於慢性腹瀉的小兒,腹瀉已不如急性期的來勢凶凶,脫水、休克、腎衰竭的機會已較不高。此時家長需要注意的重點是,避免因長期吸收不良而引起的生長發育遲滯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jk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